【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发出莫名其妙的论调。

“现在缴纳养老保险、以后领钱的时候没钱领了”、“社保基金出现亏空”、“养老保险里的钱快用完了”。

可能是类似的内容容易引起共鸣,一些博主动不动就拿养老保险说事,故意营造紧张氛围、“唱空”养老保险制度,搞得中国人的养老钱好像真的要花完了一样。

事实如何呢?我们来看下人社部公布的最新数据。

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收入为7.92万亿元、支出为7.09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8.24万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医保基金不在三项保险统计范畴之内,独立核算,所有我们常说的社保基金只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三类,而后两种保险的资金体量与养老保险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人社部公布的收支、结余数据主要针对的就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情况。

先讨论收支问题。

2023年三项保险一共获得7.92万亿元的收入,发放养老金、工伤补助金、失业金消耗的金额为7.09万亿元,当年“盈利”8300亿元。

请大家看清楚了,是“盈利”8300个小目标,不是83个小目标。纵观近些年的社保基金账本可以发现除了特殊年份国家给予企业缓缴社保权利导致年收入少于支出外每一年社保基金的收入均比支出多。

请问什么叫“社保基金入不敷出”?明明是“入远多于出”。

年度收支只能体现社保基金当年的运营情况,结余则是经年累月下的结果。

截至2023年12月底三项保险累计结余8.24万亿元。正如前文说过的那样三项保险主要由养老保险构成,所以8.24万亿元结余资金中的绝大部分是养老保险。

2023年一整年的三项保险支出是7.09万亿元,现在的结余是8.24万亿元。换言之,哪怕今年全国人民不缴纳任何社保也能够靠历年结余资金维持各类社保支出。

这叫社保里的钱快用完了?很多人可能连8.24万亿元是什么概念都不清楚。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加深,社保基金收支层面确实会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但绝不至于入不敷出甚至结余亏空,因为我们有不少方法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

除了延迟退休外最重要的方法是财政资金补贴。

一些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生搬硬套西方那套东西,他们不知道或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的社保并非私人机构运营,政府负责管理社保基金,真没钱的时候是会通过财政资金予以补足的。

其实现在每年也是这么做的。如根据财政部披露的数据,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3.99万亿亿元。

此外,地方上会将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划拨给社保基金。如前几年贵州茅台的一部分股权就划拨给了贵州社保基金,用于充实当地的养老等保险基金余额。

总之,担心有国家财政作为托底的社保基金余额不足显然是杞人忧天。

那么什么人在制造焦虑、故意“唱空”社保基金呢?在我看来有两类人。

一是唯流量是图的自媒体作者。

关于这类人前文已经提到过了,他们的动机很明确,哪里有流量就往哪里靠,说什么容易获得关注就说什么,至于事实如何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大部分民众喜欢阴谋论,悲观的解析更容易形成共鸣,再掺杂些公务员养老金双轨制的对社保余额不利的内容就更容易带出情绪了。

顺便说一句,实际上双轨制反而不会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因为走的是财政的钱,和社保基金无关。

二是没有缴纳社保、无法领取养老金的人。

这类人往往长期断缴养老保险,达到退休年龄后因不足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而无法正常领钱或者能领也因缴费年限短、平均缴基数额低而领不到多少钱。

人性的险恶在某些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我没有的最好人人都没有”。扭曲的心态、嫉妒的心理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唱空”社保之中,寄希望社保制度因无人缴费而坍塌,这样国家就不可能不管他们了、为他们的行为买单。

我们周围或多或少有一些明明认知不足、毫无长远眼光之人却要装作“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既可笑又可悲。自己不缴纳养老金还要“唱空”社保的行为是这类人的典型行为举止之一,你信了的话不就变得和他们一样了吗?

因此,千万不要因相信所谓的“社保无法延续”而断缴养老保险,除非你做好了现在省小钱、以后亏大钱的准备。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